构建国内品牌文化建设最佳服务平台

成为中国品牌文化研究、咨询、培训行业的领军者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这些上海品牌在闪耀【品牌一周】
来源: | 作者:shiwenchuang2 | 发布时间: 2018-10-31 | 464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周,港珠澳大桥通车的信息一时在“朋友圈”引发刷屏,除了普通市民关注的通行攻略外,不少这座堪称“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工程的亲历者也骄傲地晒出了自己和大桥的故事。东方网记者仔细梳理,为您一一盘点港珠澳大桥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蕴含的“上海品牌”。

首个人工岛口岸由他们“绘就”

郭建祥:半年完成9000多张招标图纸

“2009年12月15日上午10时,工程船的汽笛响彻珠海拱北湾,巨大的抓斗缓缓入海抓起第一斗沙石,港珠澳大桥工程正式拉开宏大序幕。”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建筑师郭建祥在回忆文章这样提及他印象中工程开建的瞬间。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口岸是中国第一个建筑在填海人工岛之上的并置双口岸。来自上海的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华东总院),负责设计了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

郭建祥用“她”来形容整个大桥工程。在文中他写道,“2013年11月28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正式完工。藉此,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承包设计的中国第一个建筑在填海人工岛之上的并置双口岸在珠海美丽的拱北湾悄然诞生。我们将她称为‘一岛双口岸,一地三通关’。”并表示,在一个人工填筑的海岛之上建设两地管辖权限的并置双口岸,在国内尚属首创;这种“一地三通关”模式在国内亦属首创,在国际上亦属创新之举。


在回顾设计全过程时,郭建祥透露,在设计阶段,澳门口岸作为三地最晚启动的项目,华东总院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9000多张施工招标图纸。此外还积极创新了通过模式,“货车及客车的一站式联检通关模式”、“珠海、澳门的旅客背靠背一次查验通关模式”——这些创新查验模式在人工岛口岸设计上的运用,使其成为国内最先进的通关口岸。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

  

挑战性技术难题由他们“搞定”

徐伟:关键时刻他回答“当然可以”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被称为“工程界的珠峰”,技术难点众多,其中最难的就是人工岛和隧道,而啃下这两块硬骨头的都有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的团队


来自同济学者马险峰在“外海厚软基桥隧转换人工岛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中的研究成果支撑了挤密砂桩设计中若干难题的解决;丁文其教授团队研发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接头张开位移量控制技术,保证沉管对接严丝合缝、万无一失;袁勇教授的团队则拿出了“海外厚软基大回淤超长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的抗震方案;孙钧院士和白云教授等更是十余次赶赴港珠澳大桥指挥部“望闻问切”。